当前位置 >>  首页 >> 所况介绍 >> 年鉴

年鉴

2018年年鉴

稿件来源: 发布时间:2018-07-23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以下简称“微电子所”)的前身——原中国科学院109厂成立于1958年。1986年,109厂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计算技术研究所有关研制大规模集成电路部分合并为中国科学院微电子中心。2003年9月,正式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微电子所的战略定位是:中国微电子技术创新的引领者和产业发展的推动者。2017年,微电子所坚持“三个面向”“四个率先”的新时期办院方针,在集成电路先导技术、微电子器件与集成技术、物联网核心技术与应用、科教融合微电子学院建设等方面重点推进,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5项。  

  微电子所是国内微电子领域学科方向布局最完整的综合研究与开发机构,是中国科学院EDA中心、中国科学院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的依托单位,是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集成电路装备及工艺前瞻性研发牵头组织单位,是中国科学院大学微电子学院(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的依托单位,是中国科学院集成电路创新研究院的筹建依托单位。现拥有2个基础研究类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微电子器件与集成技术重点实验室、硅器件技术重点实验室),4个行业服务类研发中心(中国科学院EDA中心、集成电路先导技术研发中心、系统封装与集成研发中心、中科新芯三维存储器研发中心),6个行业应用类研发中心(通信与信息工程研发中心、新能源汽车电子研发中心、健康电子研发中心、智能感知研发中心、智能制造电子研发中心、智能电子系统研发中心),3个核心产品类研发中心(硅器件与集成研发中心、高频高压器件与集成研发中心、微电子仪器设备研发中心)。  

  截至2017年底,微电子所共有在职职工1096人。其中科技人员870人、科技支撑人员135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研究员及正高级工程师85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254人。

  微电子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博士(1996年5月获批)、硕士学位(1990年11月获批)授予权单位之一,现设有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设“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2011年获批中国科学院重点学科)、“电路与系统”两个二级学科,设有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点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拥有“集成电路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两个工程硕士培养点。截至2017年底,共有在学研究生332名(其中博士生158人、硕士生174人),在站博士后20人。 

  2017年,微电子所共有在研项目369项(包括新增项目111项)。其中,主持(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5项(新增2项)、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新增1项)、其他类型项目76项(新增12项);主持或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30项(新增8项)、重点研发计划39项(新增27项);主持或承担中科院STS项目9项(新增4项)、先导专项7项(新增1项)、其他院项目33项(新增15项);主持或承担高技术项目94项(新增20项);主持或承担其他民口项目65项(新增22项)。 

  2017年,微电子所获得国家、省部级等奖项5项。其中,“22-14纳米集成电路器件工艺先导技术”获201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原子层沉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获2017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和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类一等奖、“基于TSV的 2.5D/3D封装制造及系统集成技术”获2017年度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类二等奖、“面向软定义总线的单载波超宽带短距通信技术”作为第二完成单位获2017年度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类一等奖。2017年共发表论文302篇,其中SCI论文163篇,EI论文85篇,论文总影响因子400.2887,申请专利311项,专利授权330项,出版专著9部,登记软件著作权3项。 

  2017年,微电子所在国际著名刊物上发表的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的重大成果或阶段性重大进展的项目及主要贡献有:1.与中芯国际产学研结合,提出了阻变存储器与CMOS工艺的整套集成方案,在中芯国际28nm标准工艺平台上获得验证,同时完成了容量为1Mb的嵌入式芯片设计与流片,相关成果在2017年国际电子器件大会上报道。2.与长江存储联合研发的国内首款大容量三维(3D)NAND存储器芯片成功流片并通过测试,芯片性能达到当前业界主流指标,实现了从平面二维(2D)NAND到三维(3D)存储的技术跨越,打破了国外企业在NAND闪存芯片领域的垄断局面。3.物流快递包裹自动分拣系统签订销售合同3.5亿元,客户涵盖了顺丰、中通、韵达、申通、唯品会等10多家大型企业;建成亚洲规模最大的快递包裹自动分拣中心,可实现14.4万件/小时的包裹自动分拣。4.以硅通孔(TSV)技术为突破口,在国内率先实现12吋TSV转接板的制造,为国内外知名企业、研究单位提供了技术服务,实现了产品应用。5.其他创新成果有:(1)提出电场调制原子层沉积机理和单原子层掺杂调控技术,开发了系列原子层沉积设备8个系列,推广应用到近50家科研机构及企业。(2)研制出低功耗SoC、低功耗处理器芯片,实现国内首款近亚阈值处理器。(3)与中车株洲所共建“新型电力电子器件联合研发中心”,实现了600V-6500V、5A-200A高性能SiC SBD和SiC MOSFET 器件产品,在光伏、电动汽车、轨道交通等领域实现应用验证。(4)车载终控一体化大屏通过前装认证标准,被安凯、金龙多家客车厂采用,产品远销意大利;自主研发的驾驶脑经被宇通客车等多家单位的无人驾驶车辆采用,获得2017世界智能驾驶挑战赛领先奖。(5)研制出能够全面反映脉诊信息的便携式脉诊仪,实现了将中医医生对脉象的主观感觉和脉诊仪采集的客观数据有机结合,初步实现了在合作医院的示范应用。 

  截至2017年底,微电子所孵化培育企业69家。按产业链分类,涵盖了芯片设计/设计服务、设备、封装、测试、材料等环节;按应用分类,业务领域覆盖计算机、通讯设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消费类电子、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等方面。  

  2017年,微电子所共接待来访26批79人次;因公出访64团组107人次。  

  2017年,中国科学院EDA中心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于高性能计算的集成电路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平台”项目联合有关单位,首次探索将超算技术应用到复杂芯片设计环境中,解决日益复杂芯片设计对计算资源的需求问题;与展讯、中兴微电子合作,在5G终端基带核心芯片方面开展研究,为其提供先进芯片设计方法学技术。全年为中科院10家会员单位提供EDA软件License服务,服务主机总数121台,服务用户数300人次,年使用时间178.1万小时,数据拷贝量>300G;完成高性能、小批量、快速加工服务65个流片班次、95个封装批次,服务芯片项目246个,完成9个工程批和2个量产,交付芯片近1.58万颗,量产芯片良率高于98%;整合7家代工厂、2家标准单元库厂商、12家封装合作制造企业资源;SoC/IP服务为用户单位提供基于65/40/28nm的设计服务36次。成功承办第12届亚美尼亚国际微电子奥林匹亚中国区竞赛,推动国际性微电子人才的培养;为院内20多家用户单位提供各类工具培训、学术交流17场,参加学员近300人次。EDA中心承担国家重大项目和完善共性技术平台等工作迈上新台阶。 

  2017年,中国科学院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以下简称“物联网中心”)新增纵向项目1项,发明专利新申请13项,软著申请3项,授权专利22项,推动专利转移转化71项,实现无形资产收益4000余万元。物联网中心累计孵化投资企业42家,2017年企业收入13亿元,累计实现销售收入65亿元,在江苏已经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物联网产业集群。超40%的企业保持高速增长,12家企业获得融资,在投企业总产值保持20%增长,物联网中心全资子公司江苏中科物联网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持有股权总价值超6亿。无锡物联网大学生创业园(省级优秀大学生示范园)新增孵化项目41个,3个项目获得全国与省市奖项。承办3场大型国际性高峰论坛、14场专题高端论坛,协办3场大型展会,1000余名产学研领袖、4000余位专业观众参会。昆山、新疆、南昌、西南等分中心为物联网中心的产业布局提供有力支撑。物联网中心的工作被《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瞭望智库》等多家权威媒体报道。 

    微电子所是集成电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处、集成电路测试仪器与装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秘书处、示范性微电子学院产学融合发展联盟秘书处、全国半导体设备与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微光刻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微纳加工技术工作组秘书处、北京电子学会半导体专业技术委员会制版(光掩模制造)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全域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联盟秘书处挂靠单位。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