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学习园地
  • 半导体所研制出超高集成度光学卷积处理器更多>>

    近日,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微波光电子课题组李明研究员-祝宁华院士团队研制出一款超高集成度光学卷积处理器。在一个完整的卷积神经网络中,卷积运算的运算量通常占整个网络运算量的80%以上。?光计算是一种利用光波作为载体进行信息处理的技术,具有大带宽、低延时、低功耗等优点,提供了一种“传输即计算,结构即功能”的计算架构,有望避免冯·诺依曼计算范式中存在的数据潮汐传输问题。该团队创新性地将波分复用技术结合光的多模干涉,以波长表征Kernel元素,输入到输出的映射实现了卷积中的乘法运算过程,波分复用和光电... 详细 >>

  • 微电子所在硅基氮化镓横向功率器件的动态可靠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更多>>

    硅基氮化镓横向功率器件因其低比导通电阻、高电流密度、高击穿电压和高开关速度等特性,已成为下一代高密度电力系统的主流器件之一,并在电子消费产品中得到大规模应用。针对上述问题,中科院微电子所刘新宇研究员团队基于自主搭建的硅基氮化镓横向功率器件动态可靠性测试系统,从物理角度提出了硅基氮化镓横向功率器件开关安全工作区的新定义及表征方法。该技术能够表征硅基氮化镓横向功率器件开发中动态电阻增大的问题及其开发的硅基氮化镓横向功率器件对应的材料缺陷问题。 详细 >>

  • 理化所在仿生液态金属机电一体化器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更多>>

    感知机械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生物电信号以完成信息感知、传递和计算,是自然界动物生存和进化的基本生理机制,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演化出各种各样的用以应对复杂多变环境的智能行为,如信息处理、学习、判断、反馈等。类似地,基于液态金属的机电耦合效应,机械刺激将引起液态金属液柱的双模态切换,从而触发电极间产生电荷梯度,形成自供能的输出状态切换行为(图。基于LMMD的输出状态切换行为特性,可以构建出不同的信号运算功能,其中包括信号逻辑运算、三进制线性运算(加、减法运算) (图。D ) ?四个碳纤维致动器顺序控制。 详细 >>

  • 上海微系统所成功开发柔性单晶硅太阳电池技术更多>>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研究者就发明了单晶硅太阳电池,利用单晶硅晶圆实现了太阳光能转换成电能的突破,并成功用于人造卫星,当时的光电转换效率仅有5%左右。论文通讯作者、上海微系统所研究员狄增峰介绍道: “对于具有表面尖锐‘ V ’字型沟槽的太阳电池硅片断裂行为的认识,启发了研究团队针对硅片边缘区域进行形貌改变,将尖锐‘ V ’字型沟槽处理成圆滑‘ U ’字型沟槽,从而让弯曲应变能够有效分散,有效抑制了应变断裂行为。B :柔性太阳电视弯曲角度超过360度柔性单晶硅太阳电池组件成功应用于临近空间飞行器、光伏建筑一体化、车载... 详细 >>

  • 上海光机所在机器学习算法赋能二维材料识别和检测方面取得进展更多>>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王俊团队在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实现二维材料层数识别和物性检测方面取得进展。例如光学图像作为实验室中最容易获取的数据集,是解决图层识别高通量和实时性要求的简单方法,机器学习算法可以提取图像中的基本特征并建立决策模型,同时较好地适用于不同的光学系统,以满足不同用户对自动光学识别和表征的要求。该文章系统总结了传统光学技术与机器学习算法深度融合面临的发展机遇与难题,提出检测对象的多样性、物理性质的差异性、测试环境的不稳定性、光学技术的易干扰性和相关算法的准确性对跨实验室标准制定带... 详细 >>

  • 中国科大实现硅基量子计算自旋量子比特的超快调控更多>>

    该团队研究人员与南方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及本源量子计算有限公司研究人员合作,在硅基锗量子点中实现了自旋量子比特操控速率的电场调控,以及自旋翻转速率超过1.2 GHz的自旋量子比特超快操控,该速率是国际上半导体量子点体系中已报道的最高值。通过物理建模和数据分析,研究人员利用电场强度对体系内自旋轨道耦合效应的调制作用,以及量子点中轨道激发态对比特操控速率的贡献,自洽地解释了电场对自旋量子比特操控速率调制的实验结果。自旋比特操控速率随微波功率增加而增加,最快操控速率超过1.2 GHz 。 详细 >>

更多科普知识>>

光子芯片温控耗能减至目前的百万分之一

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和贝勒大学科学家在降低数据中心和超级计算机使用的光子芯片能耗方面取得了突破:他...

1.48毫秒!迄今最“长寿”量子比特出现

一种超导量子比特——磁通量量子比特保持量子特性的时间持续了约1.48毫秒,比量子计算行业目前看好的类...

金属魔法:用半导体量子点打造梦想材料

据最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报道,包括日本RIKEN新兴物质科学中心研究人员在内的团队成功创造了一种由...

柔性纳米电极可提供精准脑刺激

为刺激大脑而设计的传统植入式医疗设备,对于身体最柔软、最脆弱的组织来说通常过于坚硬和笨重。为解决...

基于芯片的量子密钥分发系统制成

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基于硅光子学的量子密钥分发( QKD )系统,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输安全密钥。新研发的...

光子芯片温控耗能减至目前的百万分之一

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和贝勒大学科学家在降低数据中心和超级计算机使用的光子芯片能耗方面取得了突破:他...

突破性方法将“顽固”金属转化为薄膜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领导的一个团队开发出了一种首创的突破性方法,可以更容易地用“顽固”金属制...

2D纳米薄片可在一分钟内制成

日本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技术,可以在大约一分钟内制造出仅几纳米厚的二维薄膜材料。借助这一最新技术,...

首个完全集成的可穿戴超声系统问世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一个工程师团队开发了第一个完全集成的可穿戴超声系统,可用于深层组织监测...

光学定位计量达到原子级分辨率

英国和新加坡科学家携手推出一种非侵入性光学测量方法,检测纳米物体位置时达到原子级分辨率,比传统显...

孙峙:七年磨一剑,让退役锂电池“...

7年前,打算回国的孙峙没想太多,导师一句“过程工程所和你的方向契合,正好回这儿来” ,就把他从8000...

国产量子计算超低温温度传感器研制成功

量子芯片运行对温度环境要求极为苛刻,如何实时监测温度变化,了解制冷机运行状态?为了保证量子芯片在...

我国科研团队开发出“变色龙”般新...

记者5月18日从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获悉,该校侯旭团队副教授郑靖与香港大学唐晋尧教授合作开发出一种可...

微波和光学光子首次实现纠缠

奥地利科学技术研究所、维也纳科技大学和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发表论文...

全时数字化失速传感系统更好护航飞...

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人员许子颉、曹南颖等开发出一款新型自驱动飞...

突破衍射极限,还看“近场光学”

近年来, “近场光学技术”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关注。针对这些现实问题,本次会议上,与会专家提出了国内近...

3D打印制成导电弹性组件

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科学家展示了使用3D打印成功制造出的可导电弹性组件。他们在《自然·电子学》的一篇...

仿人眼传感器捕获生动图像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科学家从大自然中汲取灵感,开发出一种新设备,可通过模仿人眼中的红、绿、蓝光...

二维材料内首次探测到自旋结构

美国桑迪亚国家实验室综合纳米技术中心和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的科学家在最新一期《自然·物理学》杂志...

超导量子比特首次通过贝尔测试

贝尔测试可确认两个系统是否真的发生了纠缠。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科学家在最新一期《自然》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