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学习园地 >>  业内热点

业内热点

微信截图_20200102143143.jpg
物理所等在二维原子晶体VTe2的近藤效应研究中获进展
2020-01-02

近藤效应来源于非磁金属中微量的磁性杂质散射。由于非磁性主体的传导电子与磁性杂质的局域磁矩相互作用,电阻率在低温下出现极小值。磁性杂质对电阻的贡献与温度成对数关系: Δ ρ = – clnT ,其中T是温度, c是取决于主体金属及磁性杂质的种类和浓度的参数。当温度低于特征温度— —近藤温度TK时,磁性杂质的自旋将被...


微信截图_20191226112303.jpg
合肥研究院等在4d关联电子体系中的自旋-轨道耦合效应研究中取得进展
2019-12-26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物质计算科学研究室博士张国仁与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 Forschungszentrum Ju · lich )教授Pavarini合作在4d关联金属Sr2RhO4的光电导、费米面及自旋-轨道耦合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他们采用精确的局域密度近似+动力学平均场方法( LDA + DMFT )确认了该体系中自旋-轨道耦合的库...


微信截图_20191225100522.jpg
中国科大研制远程可控的磁控微纳机器人用于靶向药物治疗
2019-12-25

诺贝尔奖得主、理论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曾在1959年率先提出利用微型机器人治病的想法,用他的话说,就是将“外科医生”吞下。受自然界微生物自由运动启发,人造微纳机器人近些年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通过电场、磁场、光场等手段可以有效地驱动这些微纳机器人,在无创手术、靶向药物运输和生物传感检测等领域具有广...


微信截图_20191225095016.jpg
物理所在胶体微器件的设计研究中取得进展
2019-12-25

胶体溶液由介观尺寸( 1纳米- 10微米)的粒子悬浮在流体溶剂之中所构成。由于胶体粒子和微流通道在尺寸上的天然匹配,以及胶体合成与微纳流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年来胶体粒子经常被用来制作微流器件,在微流环境中执行特定任务。胶体微器件不仅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而且由于其工作于非平衡且热涨显著的环境中,也为研究非...


微信截图_20191225094601.jpg
人工斯格明子的规模合成与探测研究获进展
2019-12-25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研究员陆轻铀、博士冯启元与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马付胜合作,利用自制的磁力显微镜系统( MFM ) ,在人工合成反铁磁多层膜中发现了一种可在几开尔文到300开尔文( K )宽温区稳定存在。能规则排列且尺寸连续可调的新型人工磁斯格明子( Magnetic Skyrmion )结构。相关研...


微信截图_20191225093116.jpg
大连化物所开发出新型氧化钛包裹金高温抗烧结催化剂
2019-12-25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穆斯堡尔谱研究组( DNL2005 )研究员王军虎团队利用三聚氰胺诱发的金属载体间强相互作用( Strong Metal-Support Interaction , SMSI ) ,开发出新型氧化钛包裹金催化剂。该催化剂具有高温抗烧结性且表现出很好的活性,为合理设计和开发高稳定性的金催化剂提供了新策略。在前期的研...


微信截图_20191220144511.jpg
物理所在水系钠离子电池研究中取得进展
2019-12-20

水系钠离子电池兼具钠资源储量丰富和水系电解液本质安全的双重优势,被视为一种理想的大规模静态储能技术。此前,研究人员针对水系钠离子电池体系做了一些探索(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5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2015 .目前水系钠离子电池主要受到水系电解液电压窗口窄(小于2 V )的制约,进而限制了水系钠离子...


微信截图_20191219141112.jpg
宁波材料所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2019-12-19

钙钛矿太阳电池是光伏领域近年来兴起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由于其优良的自组装特性、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能够通过简单的低温湿法工艺实现大面积的太阳电池组件制备、原材料的丰富低廉和器件效率的飞速发展,使得其在未来的商业化应用中呈现出巨大潜力。然而,当前主流器件结构中普遍采用TiO2等高温制备的n型半导体材料作为...


微信截图_20191219111455.jpg
大连化物所发现锰离子掺杂钙钛矿单晶荧光动力学调控机理
2019-12-19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超快时间分辨光谱与动力学研究组( 1110组)研究员金盛烨团队在正二价锰离子( Mn2 + )掺杂的单一CsPbCl3钙钛矿微晶中,通过改变激发条件,成功实现了连续、可逆、宽范围、高稳定性的发光颜色调控。发现锰离子掺杂钙钛矿单晶荧光动力学调控机理。此前,关于钙钛矿材料发光颜色调控的...


微信截图_20191217164711.jpg
青岛能源所揭示下一代锂金属电极的工作机制
2019-12-17

锂离子电池如今已被用于从手机到笔记本电脑和电动汽车的各个领域,数据显示, 2018年我国锂电池行业市场规模已达到820亿元。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锂电池的能量存储与使用寿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锂金属电极有锂枝晶产生,由锂金属电极组成的锂金属电池,其库伦效率低、循环...


微信截图_20191216105605.jpg
超宽禁带半导体异质集成研究获进展
2019-12-16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欧欣课题组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郝跃课题组教授韩根全合作,在氧化镓功率器件领域取得新进展。该研究成果于12月10日在第65届国际微电子器件顶级会议— —国际电子器件大会( International Electron Devices Meeting .IEDM )以口头报告形式正式发布: First Demonstration of ...


微信截图_20191213112705.jpg
科学家发现马约拉纳零能模中近量子化的电导平台
2019-12-13

马约拉纳费米子是由物理学家埃托雷·马约拉纳( Ettore Majorana )预言的一种基本粒子,其具有电中性且反粒子是自身。在凝聚态物理的材料体系中,被拓扑缺陷上束缚的马约拉纳准粒子,其产生湮灭算符满足自共轭关系,通常呈现出零能电导信号,被称为马约拉纳零能模。理论证明,马约拉纳零能模满足非阿贝尔任意子统计规律...


微信截图_20191211144318.jpg
中国科大在单一手性碳纳米管的长共轭结构合成方面取得进展
2019-12-11

碳纳米管可被认为是仅包含sp2键合原子的全碳基管状共轭聚合物,然而迄今为止,直径特定的碳纳米管片段长共轭聚合物尚无研究报道。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杜平武课题组通过精确分子设计,合成出单一手性指数单壁碳纳米管的长共轭链段,并研究了其电子传输和空穴传输性质。该工作以A Long π - Conjugated Poly ( para...


微电子所在新型垂直纳米环栅器件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2019-12-09

垂直纳米环栅晶体管是集成电路2纳米及以下技术代的主要候选器件,但其在提高器件性能和可制造性等方面面临着众多挑战。在2018年底举办的国际集成电路会议IEDM上,来自IMEC的Ryckaert博士1将垂直纳米器件的栅极长度及沟道与栅极相对位置的控制列为关键挑战之一。朱慧珑课题组系统地研发了一种原子层选择性刻蚀锗硅的方法...


微信截图_20191209163716.jpg
电工所研制出32.35T磁场超导磁体
2019-12-09

日前,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王秋良团队成功研制出中心磁场高达32.35特斯拉( T )的全超导磁体。该磁体采用了自主研发的高温内插磁体技术,打破了2017年12月由美国国家强磁场实验室创造的32.0特斯拉超导磁体的世界纪录。为提高超导磁体的中心磁场强度,获得更高磁场,团队采用高低温混合超导磁体的方式建造磁体。即在低...


微信截图_20191209163314.jpg
界面超导体系与拓扑半金属体系的表面电子-声子相互作用研究获进展
2019-12-09

电子-声子相互作用在凝聚态物理中极为重要,不仅与材料的热力学、载流子动力学等宏观物理性质密切相关,还在超导电子配对、电荷密度波的形成等微观物理现象中起到重要作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SF06组研究员郭建东、副研究员朱学涛和博士生曹彦伟(已毕业)等人,在2...


微信截图_20191209163022.jpg
深圳先进院等研发出单层多晶石墨烯可控断裂技术
2019-12-09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光子信息与能源材料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陈明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电子电气工程系教授魏磊合作,研发出一种针对单层多晶石墨烯的可控断裂技术。相关结果以论文Controlled fragmentation of single-atom-thick polycrystalline graphene ( 《单原子层厚度多晶石墨烯的可控断裂》 )在线发...


微信截图_20191206162846.jpg
物理所等发现无障碍质子跨膜输运机制
2019-12-06

分子筛对于质子交换膜、水纯化淡化和气体分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二维材料凭借其超薄的厚度和良好的力学性能,已经在分子筛应用中展现出了优越的分子输运和筛选潜能。比如石墨烯、氧化石墨烯等二维材料的质子输运性能已经在实验上得到了证实。这些二维材料的质子输运性能依赖于材料上自然形成或者人为制造的纳米级的输运...


微信截图_20191206161749.jpg
拓扑半金属的大横向热电效应和潜在应用研究获进展
2019-12-06

热电材料可以实现温差和电能的直接相互转换。作为新型能源和制冷材料,热电材料具有无振动、无噪音、无需维护、可集成化等一系列优点,在空间技术、微电子与信息技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当前热电材料的转换效率仍然较低,限制了其应用范围。传统热电材料主要是掺杂的窄带隙半导体,其效率受制于若干基础物...


微信截图_20191206161429.jpg
沈阳自动化所基于深度学习的航拍图像目标检测研究取得进展
2019-12-06

近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创新性地提出了去除航拍图像检测结果中误检目标的方法,并针对航拍图像特性设计了相应的检测网络。航拍图像的目标检测在农业、资源勘探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需求,上述场景中严格的检测要求也推动了检测算法的改进创新。而该研究则从去除检测结果中误检目标的角度出发,创新性地提出D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