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学习园地 >>  科普知识

科普知识

未标题-1.png
光子芯片温控耗能减至目前的百万分之一
2023-05-29

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和贝勒大学科学家在降低数据中心和超级计算机使用的光子芯片能耗方面取得了突破:他们开发出一种新型设备,控制光子芯片温度变化所需的能量仅为目前能耗的百万分之一,有望成为未来数据中心和超级计算机高速通信的骨干。鉴于此,俄勒冈州立大学工程学院约翰·康利团队研制出了一款新型设备,可通过门...


未标题-1.png
突破性方法将“顽固”金属转化为薄膜
2023-05-25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领导的一个团队开发出了一种首创的突破性方法,可以更容易地用“顽固”金属制造高质量的金属氧化物薄膜。他们引入了一个名为“外延应变”的概念,即在原子水平上有效地拉伸金属,可显著简化这些“顽固”金属的氧化过程,这使得在超高真空环境中,从“顽固”金属中提炼出具有重要技术价值的金属...


未标题-1.png
2D纳米薄片可在一分钟内制成
2023-05-25

日本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技术,可以在大约一分钟内制造出仅几纳米厚的二维薄膜材料。借助这一最新技术,非专业人士也能快速制造出高质量的大块纳米薄膜,有望催生制造出各种类型纳米设备的工艺。相关研究刊发于最新一期美国化学学会《应用材料与界面》杂志。纤薄的纳米片具有不同于传统大块材料的电学、透明度和耐热功能...


未标题-1.png
首个完全集成的可穿戴超声系统问世
2023-05-24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一个工程师团队开发了第一个完全集成的可穿戴超声系统,可用于深层组织监测,也可用于运动时佩戴,该系统推动了拯救生命的心血管监测技术的进步,相关论文发表在5月22日的《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上。新系统包括一个小型灵活的控制电路,它与超声换能器阵列通信,以无线方式收集和传输数据,机...


未标题-1.png
光学定位计量达到原子级分辨率
2023-05-24

英国和新加坡科学家携手推出一种非侵入性光学测量方法,检测纳米物体位置时达到原子级分辨率,比传统显微镜高出数千倍。在最新实验中,哲鲁德夫团队通过收集波长为488纳米的拓扑结构光,散射在17微米长、 200纳米宽的悬浮纳米线上的衍射图案的单次拍摄图像,展示了原子尺度的计量学。在该团队的原理验证实验中,他们的光...


未标题-1.png
孙峙:七年磨一剑,让退役锂电池“上岗再就业”
2023-05-22

7年前,打算回国的孙峙没想太多,导师一句“过程工程所和你的方向契合,正好回这儿来” ,就把他从8000公里外“拉”了回来,甚至连具体的工作内容、岗位都没谈。7年后,孙峙是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环境资源化技术课题组关键金属循环利用方向负责人,他与团队一起研制出退役锂电循环利用的核心设备和产品,形...


未标题-1.png
国产量子计算超低温温度传感器研制成功
2023-05-22

量子芯片运行对温度环境要求极为苛刻,如何实时监测温度变化,了解制冷机运行状态?为了保证量子芯片在合适的温区运行,需要实时监测量子芯片运行的温度环境,这款传感器就像是‘量子芯片温度计’ ,可实时监测温度变化。张俊峰表示,量子芯片是量子计算机的核心器件,实时监测量子芯片运行的温度环境能够对整个量子计算...


未标题-1.png
我国科研团队开发出“变色龙”般新型材料
2023-05-19

记者5月18日从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获悉,该校侯旭团队副教授郑靖与香港大学唐晋尧教授合作开发出一种可通过控制光来实现图案色彩变化的新型活性胶体材料,这种如“变色龙”般的活性智能材料比传统变色材料更可靠便利,为彩色电子纸和自供电光学伪装提供了简便方法。与现有的变色材料不同,这种光致变色是基于光诱导的活...


未标题-1.png
微波和光学光子首次实现纠缠
2023-05-19

奥地利科学技术研究所、维也纳科技大学和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发表论文称,他们首次将低能微波与高能光学光子纠缠在一起。两个光子的这种纠缠量子态是通过室温链路连接超导量子计算机的基础,这对扩展现有的量子硬件、实现与其他量子计算平台的互连,以及新型量子增强遥感应用都具有重大...


未标题-1.png
全时数字化失速传感系统更好护航飞行安全
2023-05-18

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人员许子颉、曹南颖等开发出一款新型自驱动飞行器失速传感监测(DATSS)系统,可原位实时监测固定翼飞行器翼面的气流分离程度,为飞行器操控者提供失速预警、失速程度分析和飞行状态修正提示数据。相关研究5月16日发表于《自然-通讯》。飞行参数是安全飞行的基础...


未标题-1.png
突破衍射极限,还看“近场光学”
2023-05-18

近年来, “近场光学技术”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关注。针对这些现实问题,本次会议上,与会专家提出了国内近场光学发展的“三个一”倡议,包括“一个项目” “一个会议” “一个学会” ,即争取布局一个近场光学重点研发项目,举办一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近场光学学术会议,成立一个近场光学专业学会。与会专家呼吁,应尽...


未标题-1.png
3D打印制成导电弹性组件
2023-05-18

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科学家展示了使用3D打印成功制造出的可导电弹性组件。他们在《自然·电子学》的一篇论文中提出的打印策略,能为大规模打印可穿戴设备的多功能、可拉伸组件铺平道路。打印具有三维几何形状的固态弹性导体很有挑战性,因为现有“墨水”的流变特性通常只允许分层沉积。新研究利用3D打印实现弹性导体,在...


未标题-1.png
仿人眼传感器捕获生动图像
2023-05-16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科学家从大自然中汲取灵感,开发出一种新设备,可通过模仿人眼中的红、绿、蓝光感受器和神经网络来生成图像。他们用模仿人类视锥细胞的窄带钙钛矿光电探测器创建了一个新的传感器阵列,并将其连接到模仿人类神经网络的神经形态算法,以处理信息并生成高保真图像。此次研究团队创造了具有严重不平...


未标题-1.png
二维材料内首次探测到自旋结构
2023-05-16

美国桑迪亚国家实验室综合纳米技术中心和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的科学家在最新一期《自然·物理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首次观测到了二维( 2D )材料内的自旋结构。物理学家一般使用核磁共振来测量电子的自旋:使用微波辐射激发样本材料中的核磁特性,然后读取这种辐射引起的不同特征来测量自旋。这些电流的微小变化...


未标题-1.png
超导量子比特首次通过贝尔测试
2023-05-12

贝尔测试可确认两个系统是否真的发生了纠缠。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科学家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刊发论文称,他们首次证明,相距30米的两个超导电路通过了这一量子领域的关键测试,证明超导电路中的量子比特之间的确发生了纠缠。为使贝尔测试真正没有漏洞,研究团队必须确保在量子测量完成前,两个纠缠电路之...


未标题-1.png
小贴片可监测皮下肌肉和细胞
2023-05-11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能够进行超声操作的有黏性和弹力的贴片,这种新的可穿戴技术可能很快就会为各种各样的医学检测操作提供极其有用的工具。根据近日发表在英国《自然·生物医学工程》杂志上的一篇论文,由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纳米工程教授徐升领导的研究团队研发出一种可穿戴的微型装置,...


未标题-1.png
可用于AI的大型类脑神经网络实现
2023-05-11

在《自然-机器智能》杂志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中,荷兰国家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研究所( CWI )科学家展示了类脑神经元如何与新颖的学习方法相结合,能够大规模训练快速节能的尖峰神经网络。就像标准的人工神经网络一样,尖峰神经网络也需要训练才能流畅地执行这些任务。有了基于尖峰神经网络的强大AI解决方案,研究人员正在...


未标题-1.png
光子超材料表现出新物质态特征
2023-05-10

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自然-物理学》上发表论文称,经典的超材料纳米结构可驱动到一种状态,表现出与连续“时间晶体”相同的关键特征。他们使用的系统是由柔性纳米线支撑的二维等离子体元分子阵列,即促进与纳米级光相互作用的人造结构。结果证明,用与其中所含超分子的等离子体模式共振的光连续且相干地...


未标题-1.png
单分子芯片制备实验技术问世
2023-05-09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郭雪峰教授课题组研发出成熟的单分子芯片制备实验技术,主要揭示了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的制备与单分子锚定两大关键步骤。这些技术生产的单分子器件具有普适性,将会催生新一代单分子电子设备,并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推动单分子交叉科学新领域的发展,例如单分子物理与化学基本物性、单分子化...


未标题-1.png
电子耳蜗可像人耳一样适应噪音
2023-05-08

据最新一期《自然-电子》杂志报道,德国伊尔梅瑙工业大学的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微型电子传感器,这种传感器模拟人耳中耳蜗的工作方式,可用于助听器或麦克风,能在嘈杂的环境中辨别声音。这种电子耳蜗会根据它接收到的声音音量来调整它对特定频率的敏感度。如果佩戴者身处一家繁忙的餐厅,它会改变毛细胞对旁人发出声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