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新闻 >>  新闻博览

新闻博览

图片1.png
开发超低功耗黑磷隧道场效应晶体管延续摩尔定律
2020-03-31

晶体管尺寸的不断缩小是当今信息技术成功发展的关键。然而,随着摩尔定律因功耗增加而达到极限,迫切需要开发新的替代晶体管设计。可替代场效应晶体管( Alternative tunnel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 TFET )被认为可以作为CMOS晶体管的主要替代物,因为TFET的亚阈值摆幅可降低至60 mV/dec以下。韩国科学技术学院物...


Epitaxy-Growth-Equipment-for-More-Than-Moore-Devices-Technology-and-Market-Trends-2020_BD-1440x708-c-default.jpg
《超越摩尔定律的外延设备技术及市场趋势2020》
2020-03-30

2020年1月, Yole发布《超越摩尔定律的外延设备技术及市场趋势2020 》报告,报告显示, 2019近年超越摩尔定律的外延设备市场接近9.4亿美元,预计2025年外延设备市场将超过60亿美元。从技术的角度看,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 MOCVD )主要用于大多数III-V族化合物半导体外延设备,如砷化镓和氮化镓基器件。从竞争格局来看...


timgCA9J2HHI.jpg
多功能微型软体机器人在深问世
2020-03-30

记者3月27日从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了解到,该院科研人员近日研制出一种集运动、变形、变色于一体的多功能微型软体机器人,有望在生物医学、环境监测等领域得到应用。该研究项目牵头人、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杜学敏说,这种微型软体机器人的尺寸为毫米级,外形像一个柳叶鳗的幼体。研究发现,在遇到孔洞尺...


u=4095682037,2922253540&fm=11&gp=0.jpg
“中国天眼”疫情期间科学产出不停摆
2020-03-27

在正式投入运行不久, “中国天眼”即遭遇疫情冲击,不过,在众多科学家的合力呵护下, “中国天眼”在疫情期间确保了正常运行。截至目前, “中国天眼”已发现并认证的脉冲星达到114颗,加快进入科学产出阶段。尽管在调试期间就取得了引人瞩目的科学成果,但通过国家验收后,根据观测需求和运行情况,中科院国家天文台F...


微信截图_20200326144748.png
李国杰: 未来几十年是并行计算的黄金时代
2020-03-26

3月25日,在中国科学院“先导杯”并行计算应用大赛启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赛专家咨询委员会主席李国杰讲述了一件往事。据介绍,此次中国科学院“先导杯”并行计算应用大赛,就意在凝聚不同领域专业人才,弥补我们在基础算法和软件应用上的不足,建立和完善先进计算产业生态。他提出,目前,智能计算、大数据计算主...


timg.jpg
水热法合成纳米材料的“黑匣子”打开
2020-03-24

研究人员发现,在水热条件下,氧化石墨烯纳米片在流体剪切力的作用下可以沿着流场的方向进行排列。此外,氧化石墨烯纳米片能够通过与酚醛树脂的原位交联固定形成具有环形结构的轴对称凝胶。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对凝胶形貌和结构的直接观察分析,进而推测出水热合成中的流体行为。据此,研究人员开展了加热温度、溶液粘度和...


61c225c7846bf8bf7c663cc68dae0b98.jpg
高性能非易失存储器
2020-03-2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李晓光团队基于铁电隧道结量子隧穿效应,研发了具有亚纳秒信息写入速度的超快原型存储器,并可用于构建存算一体人工神经网络,该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 。人工神经网络的模拟结果表明,利用该铁电隧道结忆阻器构建的人工神经网络可用于识别MNIST手写数字,准确率达90%以上。


W020200320368705574488.jpg
在创新高原上建起高峰
2020-03-20

3月5日,南京麒麟科技城又迎来中科系新成员,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通过视频连线方式与园区完成重大项目线上签约。“当前麒麟已经集聚了7家中科院研究所的分所。”南京分院科技合作处处长范晓松告诉记者。2019年1月,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学院项目建设开工仪式在麒麟科技城举行。“预计到2020年底,南京分院新园区和中国科学...


W020200318598007795064.jpg
我国研制出长寿命锌基液流电池用复合离子传导膜
2020-03-19

离子传导膜是电池的关键零部件之一,合理的膜结构设计在提高电池循环稳定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李先锋研究员、张华民研究员团队将具有高导热性和高机械强度的氮化硼纳米片引入多孔基膜中,即在基膜中加入一层氮化硼纳米片,制备出复合离子传导膜。其中,面向负极的氮化硼纳米片一方面可使电极表面温度...


timg.jpg
新型光电传感存储器 让人工视觉系统更加“眼明心亮”
2020-03-18

近日,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科研人员与国内多家单位合作,提出了一种基于铝纳米晶浮栅的碳纳米管非易失性存储器,为可穿戴电子器件及特殊环境检测系统提供了新型器件的设计方法,有望应用于新一代集探测、存储与处理于一体的人工视觉系统上。该成果日前在《先进材料》上发表。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研究...


202003101309_76256800.jpg
长循环稳定性钾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2020-03-16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功能薄膜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员唐永炳及其团队联合清华—伯克利国际学院研究员成会明等人,成功研发出一种具有长循环稳定性的新型钾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 。主要原因在于钾离子半价明显大于锂离子( 1.38vs0.76埃) ,正极脱嵌钾离子时易发生晶体结构...


u=222727684,55412475&fm=11&gp=0.jpg
中科院高能所成功研发中国首支P波段大功率连续波速调管
2020-03-13

这是中国自主研制的首支P波段(300-1000兆赫兹)大功率连续波速调管,也是推进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关键技术突破不可或缺的一步,并为下一步发展国际领先水平的高效率速调管奠定了坚实基础。中科院高能所介绍说,此次速调管的研制采用产学研联合模式,由中科院高能所、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昆山国力大功率器件工业技术...


微信截图_20200312120835.png
科技创新是危难时刻的重要力量
2020-03-1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各行各业都 面临着种种挑战,科技界也不例外。应对灾患需要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而这次防控疫情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来路不明。初见这个突如其来的对手,我们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连病毒身份鉴别、特性解析的基础性...


微信截图_20200310124530.png
以跨学科大纵深研究策源重大原始创新:新一代集成电路光刻系统突破的启示
2020-03-10

集成电路作为全球高技术产业的核心,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中发挥着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一直以来,作为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最核心的技术,光刻技术的创新发展直接决定“摩尔定律”能否继续有效演进,也反映和推动了人类科技前沿的进步。


u=4232797798,2438730915&fm=26&gp=0.jpg
中国科大制备出可集成固态量子存储器
2020-03-1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存储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周宗权等人采用飞秒激光微加工技术制备出高保真度的可集成固态量子存储器,并基于自主研制设备首次实现稀土离子的电子自旋及核自旋相干寿命的全面提升。相关成果分别于2月20日和28日发表在《光学》和《应用物理评论》上。当前固态量子存储器研...


微信截图_20200309110445.png
中国科大主导制定半导体线宽检测首个ISO国标
2020-03-09

近日,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正式发布了微束分析领域中一项国际标准“基于测长扫描电镜的关键尺寸评测方法” ,该标准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和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丁泽军团队主导制定,是半导体线宽测量方面的首个国际标准。也是半导体检测领域由中国主导制定的首个国际标准,该标准的发布有助于促进半导...


3.jpg
单原子层沟道的鳍式场效应晶体管问世
2020-03-06

20世纪40年代以来,以微电子技术为主导的信息技术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过去几十年来,微电子技术产业沿摩尔定律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按照摩尔定律的预测,集成电路可容纳晶体管数目大约每两年增加一倍。目前集成电路中可实现的最小加工尺寸为3 - 5纳米。当前,随着集成电路特征尺寸逼近工艺和...


u=1667458062,3907882769&fm=26&gp=0.jpg
“从0到1”方案新在哪 要做啥
2020-03-05

3月3日,科技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中科院、自然科学基金委等5部门联合制定了《加强“从0到1 ”基础研究工作方案》 (以下简称《方案》 ) ,旨在充分发挥基础研究对科技创新的源头供给和引领作用,解决我国基础研究缺少“从0到1 ”原创性成果的问题。《方案》中对青年科学家给予了更多关心,提出实施青年科学家长期...


timgCA9E2RSS.jpg
中国散裂中子源打靶束流功率达到100kW设计指标
2020-03-03

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 CSNS )近日打靶束流功率达到100kW的设计指标,并开始100kW稳定供束运行,达到设计指标时间比原计划提前一年半。强流加速器调束最困难的工作是对束流损失的控制,目前在100kW运行情况下,不可控束流损失好于之前80kW运行时的情况,满足了打靶运行的要求。根据国际同类装置的调试运行经验,在CSNS可...


微信截图_20200302191300.jpg
科技战“疫”:大数据发挥大作用
2020-03-02

“大数据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一系列疫情防控环节都发挥了巨大的支撑作用。作为首位担任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理事会主席的华人科学家,杨强非常看好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未来发展。他认为,人工智能、大数据、 5G等新技术的融合,会帮助疫情防控治理发展到新的阶段,未来大数据应用等将释放无限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