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新闻 >>  新闻博览

新闻博览

微信截图_20230313154506.png
微电子所新型铪基铁电存储器芯片亮相2023年第70届国际固态集成电路会议
2023-03-10

近日,微电子所刘明院士科研团队研制设计的新型铪基铁电存储器芯片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最高级别会议2023年IEEE International Solid-State Circuits Conference ( ISSCC )上亮相。新型铪基铁电存储器的可微缩特性和其与CMOS工艺兼容的优点,使其成为学术界和工业界共同关心的研究热点,铪基铁电存储器已被视为下一代新...


微信截图_20230313111550.png
我国科学家首创开放式新架构实现615公里光纤量子通信
2023-03-13

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袁之良团队首创量子密钥分发开放式新架构,采用光频梳技术,成功实现615公里光纤量子通信。该架构在确保量子通信安全性的同时,能大幅降低系统建设成本,为我国建设多节点广域量子网络奠定基础。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安全是量子通信的最大特征。作为量子通信的主要方式...


W020230224573230912759.jpg
微电子所在SOT-MRAM的关键集成技术领域取得新进展
2023-02-24

磁随机存储器(MRAM)因具有非易失性、低功耗以及高访问速度等特点,在未来新兴存储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基于自旋轨道矩(SOT)技术的MRAM存储器具有超高速、高耐久性的优势,更适合应用于高速缓存。然而在SOT-MRAM集成中存在几个关键的技术瓶颈,制约了其走向应用。隧道结的刻蚀工艺是其中一个关键的技术挑战...


微信截图_20230223165207.png
新结构让钙钛矿太阳电池性能大幅改善
2023-02-2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徐集贤团队与合作者针对钙钛矿太阳电池中长期普遍存在的“钝化-传输”矛盾问题,提出了一种名为多孔绝缘接触( PIC )的新型结构和突破方案,并基于严格的模型仿真和实验给出了PIC方案的设计原理和概念验证。PIC方案与晶硅太阳能电池领域的局部接触技术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不同的是,钙钛矿中的载流...


微信截图_20230222095156.png
10秒“乐高式”组装让柔性器件性能更稳
2023-02-22

柔性电子器件在人体健康监测、分析及可穿戴设备等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在柔性电子器件组装中,用于连接不同模块的商用导电胶容易变形、断裂,导致接口不稳定,严重影响整个器件的拉伸性和信号质量。近日,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刘志远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授陈晓东、美国斯坦福大学...


微信截图_20230221104249.png
微电子所举办IEDM/VLSI/ISSCC 投稿经验交流会
2023-02-21

IEDM、VLSI和ISSCC 是世界学术界和企业界公认的集成电路领域最高级别会议,在国际半导体技术界享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和广泛的影响力。为提升科研人员向国际顶级会议投稿的积极性,2月9日,微电子所举办IEDM/VLSI/ISSCC 投稿经验交流会。交流会由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办,所青促会承办。所青促会组长张青竹副研...


4813719775152653434.jpg
我国科学家创制极化激元“晶体管”,在纳米尺度更好地操控光
2023-02-10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戴庆团队充分发挥极化激元作为光的高压缩和易调控优势,成功研制出新型光晶体管,使其能在高低电位之间切换,并充分发挥不同材料的纳米光子学特性,突破了多项性能瓶颈。这不仅有望实现高效光电互联,还能提供额外的信息处理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光电融合系统的性能。相关研究于2月10日在线发表在...


微信截图_20230131153332.png
研究破解电化学晶体管大规模可靠制备难题
2023-01-31

1月19日,电子科技大学测试技术与仪器研究所程玉华课题组在《自然》发表有机电化学晶体管及其互补电路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针对测试数据的源头基础器件,首次提出了一种基于紫外光固化沟道的新型垂直结构,破解了电化学晶体管大规模可靠制备的世界性难题,是新型传感和精密测试领域的重大突破。有机电化学晶体管(...


W020230113299902712478.jpg
新型人工碳晶体诞生记
2023-01-31

十年攻关终于有了回报,长程有序多孔碳基晶体正是团队想要得到的新型人工碳晶体之一。“大家常说十年磨一剑。其实刚开始我们没有‘剑’,甚至连‘剑’长什么样也不清楚,仅仅是一个朦胧的梦想。”朱彦武坦言。但在探索的道路上,他们从未忘记“初心”。他们认为,新材料的结构调控从简单走向复杂、从单一功能走向多层次...


微信截图_20230118104321.png
二维半金属-二维超导体之间超流拖拽效应揭示
2023-01-18

1月15日,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曾长淦教授、李林副研究员研究团队与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解宏毅副研究员等合作,通过构筑石墨烯与氧化物界面超导体系的复合结构,揭示了二维半金属和二维超导体之间由于量子涨落诱导的巨幅超流拖拽效应。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自然物理》。对于两个空间相近但彼此绝缘的...


微信截图_20230118103706.png
我国科学家构建出新型人工碳晶体
2023-01-18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朱彦武教授研究团队通过对富勒烯C60分子晶体进行电荷注入,在常压条件下构建了C60聚合物晶体以及长程有序多孔碳晶体,并实现了其克量级制备。1月12日,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近年来,富勒烯、碳纳米管、石墨烯和石墨炔等新型碳材料的发现和发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


未标题-1.jpg
多光子非线性量子干涉首次实现
2023-01-17

记者1月16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任希锋研究组与国外同行合作,基于光量子集成芯片,在国际上首次展示了四光子非线性产生过程的干涉。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光学权威学术期刊《光学》上。量子干涉是众多量子应用的基础,特别是近年来基于路径不可区分性产生的非线性干涉过程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尽...


微信截图_20230105141435.png
中科院举办2023跨年科学演讲
2023-01-05

2022年12月31日,中国科学院举办2023跨年科学演讲。本次活动以“复兴路上的科学力量”为主题,面向全网播出。2023跨年科学演讲再度创新,超过15个小时不间断直播,邀请了诺奖得主、专家学者和科普达人开展内容丰富的演讲、探访、沙龙和慢直播等活动。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厄温·内尔、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原党委书记孙...


微信截图_20221206192125.png
基于垂直架构的新型二维半导体/铁电多值存储器研究获进展
2022-12-06

二维层状半导体材料得益于原子级薄的厚度,受到静电场屏蔽效应减弱,利用门电压可对其电学性能进行有效调控。近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与国内多家单位合作,设计二维半导体与二维铁电材料的特殊能带对齐方式,将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 MOSFET )与非隧穿型的铁电忆阻器垂直组装,首...


未标题-2.jpg
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
2022-11-30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极其悲痛地向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通告:我们敬爱的江泽民同志患白血病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抢救无效,于2022年11月30日12时13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


微信截图_20221115152402.png
微电子所研发制备出一种高性能单晶硅沟道3D NOR储存器
2022-11-11

NOR闪存以速度快、可靠性高和使用寿命长等优势,在人工智能、汽车电子和工业领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普遍使用的平面NOR闪存在50纳米以下技术代的尺寸微缩遇到瓶颈,难以进一步提升集成密度、优化器件性能和降低制造成本。为突破上述瓶颈,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基于多晶硅沟道的三维NOR ( 3D NOR )器件,但多晶...


微信截图_20221019101459.png
微电子所先导中心举办“如何进一步增强科研氛围 提升学术素养”研讨会
2022-10-19

10月10日,微电子所先导中心举办“如何进一步增强科研氛围提升学术素养”研讨会。会议由先导中心任期内青促会成员组织。先导中心主任罗军、副主任王晓磊及青年科研骨干、研究生代表等参会。先导中心副研究员张青竹主持会议。罗军总结了先导中心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在集成电路先导工艺研发方面取得的科研成果,指出,新形...


微信截图_20221013112534.png
中国科学院“弘扬科学家精神 喜迎党的二十大”在线活动
2022-10-13

在线活动包括“国之大者”“国之传承”“国之重器”“国之榜样”四个篇章,通过为以老科学家命名的科技攻关突击队授旗、科学家报告和访谈、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连线等内容,以生动、翔实、珍贵的画面,回溯科学大家风范、讲述创新团队故事、呈现科技创新成果。活动展示了科技创新成果背后科技工作者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W020221010610616413763.png
烟台海岸带所在海洋防污损聚合物膜电位型传感器研究中取得进展
2022-10-11

科研人员采用贻贝仿生多巴胺表面修饰方法,将亲水性的聚多巴胺修饰于聚合物敏感膜表面,改善聚合物敏感膜的表面亲水性,降低蛋白质在传感器表面的附着,提高了传感器的防污损性能( Anal . Chem . .考虑到传感器表面防污活性材料流失以及生物膜逐渐堆积对传感器的防污损能力带来的不利影响,科研人员研制了可更新式防污...


微信截图_20221011111018.png
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2022-10-11

“5、4、3、2、1,点火、起飞!”金秋时节,戈壁滩上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一枚“快响利箭”腾空而起,跃向苍穹。这是由我国自主研制的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第16次圆满完成的飞行任务,成功将两颗试验卫星发射升空,我国商业航天探索浩瀚宇宙的脚步更加轻快。   在距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00多公里外的武汉国家航天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