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成功试跑
2020-06-23
由中车青岛四方公司承担研制的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21日在上海同济大学磁浮试验线上成功试跑。这标志着我国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研发取得重要突破。据悉,试验样车首次进行了系统联合调试,开展了多种工况下的动态运行试验,包括不同轨道梁以及道岔、小曲线、坡道、分区切换等,完成七大项200多个试验项点,对悬浮导...
-
最新版《中国评价核数据库》发布
2020-06-19
6月17日, ,由我国自主研发的《中国评价核数据库》最新版本CENDL-3 . 2已于近日正式发布。相较前一版本,我国核素数量由240种增加至272种,数据质量、数据种类均大幅提升。新版CENDL-3 . 2采用国际通用的ENDF-6数据格式,使用我国自主研发的最新版核反应模型程序系统,利用包含我国自主测量在内的最新实验测量数据,对13...
-
迄今最小马达仅由十六个原子组成
2020-06-18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6日报道,来自瑞士联邦国家实验室( Empa )和洛桑联邦理工学院( EPFL )的科学家开发出了世界上最小的分子马达,其由16个原子组成,并且可以在同一个方向稳定旋转,有望将能量收集推升至原子级。因此,从理论上讲,在传统物理学向量子力学过渡的区域,转子朝两个方向旋转的几率一样,但该分子马达朝...
-
柔性电子皮肤可“自愈”
2020-06-16
以色列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柔性高分子材料,它在遭受“伤害” (即刮擦、割伤或扭伤)时能够“自愈” 。将其与传感器相结合,有望获得柔性具有自我修复能力的电子皮肤,未来可用于机器人、假肢和可穿戴设备上。以色列理工大学表示,受人体皮肤生物修复过程的启发,卡迪布决定研发与人体皮肤类似的自我修复系统...
-
历经百年 新液晶相终获证实
2020-06-15
100多年前,科学家提出一种新液晶相— —铁电向列液晶相,但尽管历经一个世纪的追寻,这一物质相一直未被证实。现在,美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刊文称,他们终于发现并证实了这一物质相,最新发现有望催生一系列新材料。在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软材料研究中心( SMRC )主任诺埃尔·克拉克的领导...
-
智慧物流时代的到来,物流机器人行业发展趋势
2020-06-11
在今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纷纷提出有关机器人领域相关的建议,机器人产业发展成为智能制造中重要的一个方向。物流机器人这一细分垂直领域是机器人产业中发展迅速的子产业之一。机器人领域专业数据表明, 2018年物流系统的专业服务机器人总销售额约为37亿美元,比2017年增长53 % ,此外,根据此前市场...
-
芯片上的大脑
2020-06-11
麻省理工学院的工程师们设计了一种"芯片上的大脑" ,它比一张纸屑还小,由数以万计的人工大脑突触组成,这些突触被称为memristor ,以硅为基础的元件,可以模仿人脑中的信息传递突触。当他们通过几个视觉任务运行该芯片时,该芯片能够"记住"存储的图像并多次重现,与现有的非合金元素制造的memristor设计相比,其版本更...
-
迄今错误率最低量子比特面世
2020-06-10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科学家称,在为不出错量子计算机制备并测量量子比特方面,他们创造了新纪录:错误率仅为0.03% ,为迄今最低,有望推进量子计算机的研发工作。哈德森进一步解释说, NISQ设备对错误非常敏感,在制备和测量量子比特方面的错误尤其多:如果一台NISQ设备拥有100个量子比特, 1%的测量误差就意...
-
科学家首次直接观察到纳米光晶体内光的动态
2020-06-09
以色列理工大学近日表示,艾杜·卡米内尔教授及其团队在量子科学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研发出能记录光流的量子显微镜,并利用它直接观察束缚在光晶体内的光。但是迄今为止,所有实验都只关注光与束缚电子系统(例如原子、量子点和量子电路)的相互作用,这些束缚电子系统在能量状态、光谱范围和选择规则上均存在较大限制...
-
我们不应该再用nm来衡量芯片的进步
2020-06-08
从1960年代开始,半导体行业就使用关键最小尺寸特征的横向物理尺寸(晶体管栅极长度)作为标记来表示从一代制造技术到下一代制造技术的进步。这个被称为节点号的标签已从1980年代的微米尺寸缩小到如今的个位数纳米尺寸。最重要的是,这种LMC密度度量的使用使半导体行业摆脱了使用消失的纳米作为标签来描述半导体技术进步...
-
人工智能提升传统眼科检查准确性
2020-06-05
近年来,人工智能( AI )的飞速发展影响着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据《科学》报道,研究人员日前开发了一款由AI运行的在线视觉测试,可为传统眼科检查升级换代。美国克里格眼科研究所眼科专家Laura Green并未参与此项研究,她一直致力于如何利用科技改善医疗保健。Piech研究小组本月在《 AAAI人工智能会议论文集》报道称,...
-
“人造太阳”安装首个主部件
2020-06-04
据《科学》报道,耗资250亿美元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 ITER )项目在5月底迎来了重要里程碑时刻,施工人员开始安装反应堆托卡马克的首个主要部件。该项目旨在建造世界上最大的核聚变反应堆,模拟太阳发光发热的核聚变过程。约200名施工人员耗时两天,将杜瓦底座置入位于法国卡达拉什附近的托卡马克基坑内。下一步,项目...
-
世界最薄单分子电子器件 厚度约为头发丝的1/60000
2020-06-04
近日,厦门大学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洪文晶教授研究团队,与英国兰卡斯特大学柯林·兰伯特院士团队合作,在室温下制备出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薄的、厚度约为头发丝直径1 / 60000的单分子电子器件。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期刊《科学·进展》上。“这一仅超薄分子电子器件,展示了纳米尺度电子输运的独特量子隧...
-
分子与量子也可纠缠
2020-06-01
关于量子纠缠,科学家们研究对象多是光子。,最新的研究表明,经过调控,分子尺度也可以出现量子纠缠现象。中科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成员林毅恒教授与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合作,在离子阱体系实现带电原子和带电分子的联合调控,首次制备了单原子和单分子之间的量子纠缠态,并且通过定量表征手段,确定产生的量子纠缠...
-
以色列研发出新型口罩 可用手机充电器供电自洁
2020-05-29
英媒称,以色列研究人员日前开发出了一种口罩,可以利用手机充电器提供的电力进行自洁。据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5月23日报道,这款口罩由以色列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它利用内置的碳纤维层来杀灭病原体— —比如可能在口罩上积聚的新冠病毒。此前,以色列阿夫蒂普斯专利与发明公司发布了另一款原型...
-
微型机器人血中送药
2020-05-28
能够逆着血流方向移动的微型载药机器人,有朝一日可能会被用来向癌细胞直接输送化疗药物。据《新科学家》报道,德国斯图加特马克斯·普朗克智能系统研究所的Metin Setti及其同事开发出了一种名为“微滚筒”的微型机器人,可以携带抗癌药物,并选择性地瞄准人类乳腺癌细胞。研究小组从人体内的白细胞中获得了设计机器人的...
-
我国科学家首次制备出单原子和单分子之间的量子纠缠态
2020-05-27
目前有多种体系可用于探索实现量子传感和量子信息处理。其中,分子作为多个原子组成的系统,原子集团可以转动和发生振动,由此带来独特的属性。因此分子可以处于能量跨度相当大的不同量子状态,状态之间能量差别所对应的频率可以从接近零一直到达数百THz(每秒百万亿次)的光学频率,因此分子可以作为媒介,用于匹配和沟...
-
DNA模板提升高性能晶体管潜力
2020-05-25
北京大学碳基电子学研究中心、纳米器件物理与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孙伟课题组与厦门大学教授朱志课题组、清华大学研究员唐建石课题组、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博士郑明合作,探索生物—碳纳米管复合界面及大面积取向排列的调控新方法。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科学》 。孙伟等以组装于脱氧核糖核酸( DNA ...
-
“深色光纤”化身低成本地震传感器
2020-05-21
埋在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城市地下的光缆显示,路易斯安那州巴吞鲁日的南方大学和A & M大学成为玫瑰游行中“最响”的乐队。不久前,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地震学家詹中文加入了帕萨迪纳市数十万人的行列,观看一场盛大的玫瑰花车游行。2019年11月,帕萨迪纳市准予詹中文团队使用两条“深色光纤” ,每条光纤长约37公里。莱斯...
-
科学家提出随机化共振超材料结构
2020-05-20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何清波研究组提出了随机化共振超材料结构,突破了单传感器振动溯源技术难题。像蜘蛛一样利用传感器对远处的振动激励进行感知和定位即为振动溯源,在医疗健康监测、机器故障诊断、智能设备和物联网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研究人员发现,该超材料结构模型局域振子等效质量的随机分...
学习园地